世界新消息丨爱是陪伴孩子_亲密与爱是陪伴的真谛 家长要懂得陪伴
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,然而陪伴孩子,为人父母的你真的知道其中的要义吗?今日小编选取了一名常春藤名校毕业生母亲的育儿心得。与各位宝妈宝爸们共勉。
在孩子幼年时,父母与孩子应该是亲密无间的。孩子的幼年、童年是否获得丰盈的母爱和父爱,对孩子的一生都有极大影响。获得充分关爱的孩子,会生发出健康强大的心理能量,能建构出丰富博大的情感世界。
对孩子从零岁起就应该给予足够的关注和爱的满足,不是来自于我们上一代的育儿观念传承。记得我们小时候,经常听大人说,婴儿哭是正常的,不要一哭就抱、就哄,这样会惯出毛病来。在我刚做妈妈时,甚至听到过这样的说法:孩子哭是运动,小孩不会动时就是通过哭来运动的。
(资料图)
现在看来这种说法十分可笑,但上一代父母就是这样认为的。因此在我们的童年时期,都没有得到来自父母和养育者的足够的关爱。这种爱的缺失是很难弥补的。我很庆幸自己在做母亲之前,就已经感受到传统育儿理念的缺陷。 我在准备要孩子的时候,就做好了要亲密陪伴她的准备。
为了能够有时间和精力亲自抚养和教育孩子,我在北大研究生毕业时就特地找了不坐班的编辑工作。在孩子零到三岁期间,我投入了大量精力在孩子身上。作为工作狂的我,仅仅是在那几年里,部分牺牲了自己热爱的工作。作为母亲,为了孩子做出阶段性牺牲,我觉得是必要的,也是值得的。
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,父母的爱与用心,能够发现孩子独特的个性和潜在的天赋。女儿五个月时,我带她到父母家玩,她在床上试图翻身,但很费劲。她一次一次尝试,费了九牛二虎之力,终于翻了过来。我母亲说,你们姊妹从小都没有这股劲头。我从她第一次翻身看到了她倔强的天性。
她说话并不是很早,一岁零两个月开始说话,但很快就会说很长的句子,能表达比较复杂的心理。一岁九个月的时候,有一次不记得她做错了什么事,保姆和我都批评了她,让她认错,她红着脸迟迟不语,最后说了一句,“我不好意思”。
我从她的语言表达能力发现了她的语言天赋比较高,因此很注意这方面的引导。记得我在大学学习“语言学概论”课的时候,老师讲到孩子在刚会讲话的时候,只会自称自己的名字,不会说“我”,语言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,才会说“我”和“你”。
但我注意到,女儿并没有经历过这样一个阶段,开始自称就会说“我”。这与她自己的语言天赋有关,也与我们有意识地引导有关。我跟她对话时,很注意不用“儿语”,尽量用正常规范的语言。我从不用她的名字指代她,也不用妈妈指代我自己,都是称“你”“我”。因此,她的语言能力发展也明显比较快。
孩子成长过程中,与什么样的孩子在一起相处,有什么样的老师教育培养,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。我虽然工作很忙,也有时会出差较多。但是对孩子的同学、朋友、老师的情况都密切关注,了如指掌。
我的孩子在上世纪80 年代出生,是独生子女一代。没有兄弟姐妹的他们很需要小伙伴,我也很有意识地让她多交朋友,同时也很注意小朋友以及家庭对她的正面和负面影响。她有一个同学,父母都是知识分子,经常邀请她去家里玩,这家人喜欢郊游,每当他们去郊游时,就会邀请女儿一起去。我觉得这种亲近大自然的游览有益孩子身心,又有小伙伴,就很鼓励她去。每次郊游回来,女儿也会很兴奋地告诉我今天去了哪里,看到了什么。
有一次同学父母带她去香山公园。她告诉我说,同学妈妈没让他们两个孩子买票,从公园门附近的栅栏空隙钻了进去。我听了以后感觉这样的做法对孩子的影响不好,就告诉孩子这样不对。以后如果同学父母再邀请去收费的公园就不要再去了,以防再发生这样的事情。孩子也认为这种不守规则占小便宜的做法不好,也很认同我的态度。
对孩子的事情关注和走心也是建立良好亲子沟通的基础。我女儿是个外向的孩子,学习生活,事无巨细,都喜欢跟我说。同时她也很注意我的反馈。有时候我走神了,她就不高兴,会埋怨说:妈妈又想工作的事情了,不仔细听我说话了。这让我感觉全神贯注地倾听是很重要的。
母爱与爱情不同,母爱从亲密走向分离,爱情从相悦走向厮守。母亲与孩子的分离不是简单的离开,而是一种全新关系的建立。我觉得,孩子始终在成长在进步,父母在孩子成年后需要继续建设自己独立的精神世界,在精神层面有充沛的能量和与孩子互动的高度,这种与孩子保持适度距离,各自有独立的生活空间,精神层面又能互相交流,高度契合的关系是我们与成年子女之间最理想的关系。
培养教育孩子的过程,绝非单方面的付出,而是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。孩子从小到大,我在教育她的过程中,学习到如何将正确的价值观传递给孩子,认识到只有自己身体力行,才能建立强大而正向的家庭价值观,给孩子以良好的影响,因此,我一直在工作中努力不懈,开拓视野,提升自我。孩子从小到大,一直在最好的教育环境中接受熏陶,求知问学,形成了很多优秀的品质。反过来也使我受到教育和督促。
本文到此结束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