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险如何与医疗卫生融合?保障前移至健康管理是探索新途径_当前快播
(资料图片)
文/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程行欢
6月30日,由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指导的“爱卫新征程 健康中国行”主题活动在苏州举办。活动中,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、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毛群安指出,现有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建设要向社会健康保障体系方向发展,不仅靠医疗卫生服务体系,还要靠多方参与社会治理,特别是利用好现有健康保险制度优势。
传统意义上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包括基本医疗保险、社会救助,和商业医疗保险参与的政府、企业和个人付费的补充医疗保险,核心聚焦事后的就医治疗。而“社会健康保障体系”,是在就医治疗保障的基础上,将保障关口前移至健康促进、健康管理以及疾病治疗康复全过程,保障更加充分。
在现场,平安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平安健康险”)发布了推动社会健康保障体系建设三大行动。行动聚焦提升重点人群保障程度、关注健康促进与管理,以及健康专业的可持续发展,通过少儿健康保障方案、企业健康保障方案、《商业健康保险用药管理共识》研究课题这三个方面,启动具体行动。
社会健康保障体系的建设需要多方参与。中国健康管理协会会长周华则提出,构建多层次社会健康保障体系要以健康保险为重要抓手,健康险具备的多种与健康城市建设需要的机制和属性,包括它是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的唯一成体系的支付方,是医疗费用的第二支付方,通过广泛的筹资为患者提供更多医疗医药费用补偿。此外,健康险公司还是服务提供方和需求方的中间服务力量,能提供跨医疗机构的长期和连续性的健康服务。最后,健康险建立的医、患、保三方合作,在健康评估方式、支付方式、服务方式、健康促进方式等方面都可以设计更多创新。(更多新闻资讯,请关注羊城派 pai.ycwb.com)
来源 | 羊城晚报•羊城派责编 | 董鹏程校对 | 周勇